隱性潛能 | 持續去做那些「讓你不舒服的事」

《隱性潛能》是一本談如何「讓每個人都發揮潛能的書」。
作者亞當·格蘭特(Adam Grant)是一個組織心理學家,他長年研究個人如何進步,分析那些表現傑出的人,是什麼創造他們非凡的表現。
我很喜歡序言中,作者提到的觀念:我們應該多關注過程的進展,而非起點的優劣。
如果你相信,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學習好的特質、思考態度和作法,成就一番事業,這本書是寫給你的。
一、主動追求不適感,反覆去做那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事
書中以語言學習為例,提到會多國語言的專家,他們之所以可以把第二語言學習得如此流利,並不是因為天份,而是因為他們學會如何去處理,練習過程中肯定會有的尷尬、挫折和不適的感覺。
在書中的例子中,甚至連專家自己小時候,學習語言的經驗也很失敗。
要快速成長,我們應該讓自己「刻意犯錯」,甚至主動設定犯錯次數的目標。
書中連結到常見的拖延問題:如果你常常覺得自己在拖延,那很可能不是因為你不想努力,只是你下意識在逃避做不熟悉的事時,過程中的不適感。
(這個場景是否讓你覺得熟悉:當你因為工作焦慮的時候,有時會下意識地拿起手機,來逃避當下強大的焦慮感。有心理學家甚至認為,拖延症不是時間管理問題,而是「情緒管理問題」。)
主動追求不適感,是需要時間練習的。如果你還是覺得很難踏出第一步,擔心自己「還沒準備好」的表現被別人發現,這真的沒問題嗎?接著看第二點,了解完美主義對自己帶來的限制。
二、檢視並跳脫完美主義為自己帶來的限制
如果你對「完美主義」這個詞有信仰或堅持:書中引述了研究資料,顯示完美主義和工作績效間的平均相關性為零。
如果拘泥著完美,可能會有以下三個問題:
- 執著於細節,而忽略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- 不去嘗試不擅長或有挑戰性的新任務,也因此不會學會新的技能。
- 花時間責備過去的自己,而沒有把心力放在教育和成就未來的自己上。
書中提供了一些讓你轉換思維的想法:
1. 錯誤真的沒這麼嚴重
根據研究,其他人其實並不會因為一次的表現,就判斷你的能力。別人評估你的時候,傾向看你的能力巔峰,而不是低谷。
這其實也與我們生活經驗相符:再出色的演員,也很難每部電影都叫好又叫作,但我們傾向記得一個演員最打動人的演出,並且就算有失敗的作品,也不會影響他的歷史地位。
2. 你已經走得比你以為的還要遠
你現在可能不因為自己擁有的成就和表現而覺得自豪。
但半年前的你呢?
一年前的你呢?
十年前的你呢?
他們怎麼看待你現在的表現,他們是否對現在的你感到驕傲?
3. 謹慎評估哪些人的評價,值得你在意
他關心你,希望做對你最好的事嗎?
他了解你嗎?
他在這件事的專業上,值得信任嗎?
如果有任何一點答案為否,那他可能是錯的,他說的話可能不適用於你。或是有可能,他不是為了你好、不是想要幫助你。
三、為自己重新設計任務—把任務變好玩
作者沒有直接推翻過去幾十年流行的「刻意練習」概念,但提出了相關的反思:
- 刻意練習的單調,可能讓人陷入過勞(Burnout)及無聊到爆炸(Boreout)。
- 有一個研究分析 40 歲前得到國際肯定的鋼琴家,發現多數人在小時候,並沒有被強迫要求練習。
刻意練習需要搭配的概念,是「刻意玩樂」。
讓自己心裡想的是「我想練習」,而不是「我應該練習」。我們不是在練習中學習忍耐,而是讓它們豐富我們的生命。
要貫徹這個概念,我認為是比較困難的,因為要把一個練習變得有趣,有時需要你對這件事有一定程度的掌握,有時需要發揮一些創意。
書中提到籃球員 Stephan Curry 的練習方式,我覺得是「刻意玩樂」比較具體的範例:
Curry 的教練之一,Brandon Payne ,為 Curry 的練習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動。比方說:要在 1 分鐘之內,以特定投球方式累計 21 分,每次投進都算 1 分,而且每次投球,都必須跑到球場中間,才能重新投籃。如此模擬了真實比賽中身體的狀態,也避免乏味的單一動作訓練。
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,書中也有粗略探討「刻意玩樂」和「遊戲化」(Gamification)的差別。我的理解是兩者根本的不同在於,「刻意玩樂」強調重新設計任務的內容,而當我們提到「遊戲化」的時候,通常不包含這層含意,是在談排行榜、徽章、分數累計等概念。
四、不依賴意志力來克服難關,而是積極改變現狀
書中引用了很知名的心理學研究「棉花糖實驗」,就是那個把棉花糖放在桌上,告訴小孩如果你延後幾分鐘再吃,就可以得到兩顆棉花糖的實驗。
實驗的結果是可以等待的小孩,長大後有比較好的學業表現。
《隱性潛能》重新用一個新的視角來談這個研究:
作者說,他以為會看到很多意志力堅強的小朋友。但其實不是。
他看到小孩,把棉花糖或眼睛摀住,或者是把手壓在屁股下面。他們善用方法和工具,而不是只依賴意志力來抵抗慾望。
▶︎ 這也是 Clarymind背後的設計概念。意志力是有限資源,當意志力消耗過多,就可能會麻木、失去意義感、更容易不耐煩或生氣,此時要重新控制自己,也會更加困難。與其「一整天控制自己不要滑社群」,還不如「把社群媒體都鎖起來」。
Clarymind 今日練習
有哪些讓你覺得「不舒服」的事情,是你可以從今天開始嘗試的呢?
- 它可能是一個「工作任務」:你覺得自己不擅長,所以總是交給比較有經驗的同事
- 它可能是一個「技能」:你覺得這個技能對長期的職業很重要,但因為覺得它太難、超過自己過去的經驗,所以拖延著開始學習的時間
衍伸到其他生活的層面:
- 它也可以不是工作。它可能是一個你在你人生中,一直想要解決的難題
- 你可能需要和對應的人開始溝通,它可能會迎來一些衝突,但你相信,克服了這些衝突後,它有機會為長期的困境,帶來改變的契機
探討你想到這件「讓你不舒服的事」的感受,裡面藏有哪些資訊:
- 你想著這件事的時候,你的情緒有哪些?
- 除了焦慮以外,有沒有哪些過去發生的事情,加大你執行的阻礙?
寫下今天、這週、這個月可以完成的目標
- 如果只寫長期的目標,可能會太大、讓人無法開始
- 可以先從「一天可以執行的份量開始」
- 開始的小撇步:可以告訴自己先嘗試十分鐘.十分鐘後,可以重新決定是否繼續。通常十分鐘過後,我們比較容易選擇繼續做下去。
延伸閱讀: